3月31日下午,糖心大象精品午夜胶团总支组织2024级体育专业研究生观看教育扶贫主题电影《桃李无言》。观影结束后,黄思云、程乐天、戚诗沫、林明辉四位同学结合专业特色以及自身感受,从“体育赋能教育”“纪实影像力量”“政策与实践结合”等角度分享了对教育公平的思考。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体育+教育”扶贫的纪录电影,《桃李无言》通过云南山区教师李建国15年坚守讲台、大凉山彝族女孩吉子阿呷带领合唱团走出大山、黑龙江贫困学子李明洋考取重点大学等七个真实故事,呈现了教育如何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生动图景。影片特别运用“体育叙事”,将彝族孩子在土操场上的奔跑、乡村运动会的接力赛等场景,升华为“用运动点燃希望”的精神隐喻。
“当看到李老师用体育课重塑孩子们的自信时,我联想到厦大‘体育支教’项目中的实践。”体育教学专业黄思云同学在感想中提到,这让他联想到“体育学的社会价值——强健体魄只是表象,体育更是一种无声的生命教育,它能在贫困地区孩子心中种下坚韧与协作的种子。作为体育学学子,我深感责任在肩。”
程乐天同学从纪实美学角度剖析影片价值:“导演通过‘无干预拍摄’手法,让大凉山妞妞合唱团彝语版《苔》的歌声直接穿透银幕。当镜头长时间聚焦李明洋母亲抚摸录取通知书的颤抖双手时,这种不加修饰的真实反而产生了更强的情感共鸣。”他特别强调影片中“教育公平不是施舍,而是点燃火种”的字幕,认为这正是新时代教育扶贫的核心体现。
林明辉同学关注到影片中“政策温度”与“教师情怀”的双向奔赴:“从‘特岗教师’计划到‘控辍保学’机制,国家教育扶贫的制度设计为教师奉献提供了坚实保障。”他以片中 “90后”支教团队为例,认为新时代青年教师正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理想,“这种双向奔赴构成了教育扶贫最动人的注脚”。
戚诗沫同学通过影片中 “辍学男孩重返课堂”“职教学子技能脱贫”等案例,探讨了教育阻断贫困的长效机制:“当彝族女孩阿呷从放牛娃成长为合唱团领唱时,当中职生张建军通过汽修技能实现就业时,我们看到教育扶贫既‘输血’更‘造血’的深层逻辑。”

弘扬教育家精神,勇担教育强国使命。厦门大学每年都会派出大量的老师和同学去偏远山区和贫困地区进行支教,同时创办了“这条小鱼在乎”奖学金,每年金额高达1500万,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助力他们的读书梦想。正如电影中所说“群山困不住梦想,万壑挡不住志向”。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追上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
图/李春早
文/周彭博